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饮料类 > 可口可乐
编号:10463721
"安钠咖" 健怡可乐还能喝吗?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7日 网易.健康
     “对食品卫生安全而言,绝不能让消费者在长久的迷惑中无力地等待!”——武高汉(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

    可口可乐公司的一种饮料产品中含有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这个说法有点耸人听闻。但是,中国天津的消费者李继成却坚持这样的看法,为此,他还将这家世界著名的饮料生产企业告上了法庭。8月25日,天津市经济开发区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这宗官司目前尚没有判决结果,但由于其涉及的是可口可乐这样的跨国公司以及千百万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所以立即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安钠咖”之辩

    8月28日,自称曾多年从事乡村医务工作的李继成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他告诉记者,自己购买了一瓶由天津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无糖型“健怡可乐”后,发现其配料中标有咖啡因和苯甲酸钠,而这两者的混合物,却是一种国家严格管制的精神药品——“安钠咖”(在国务院1988年12月发布的《精神药品管理办法》中,安钠咖被放入“第一类精神药品”之列——记者注)。他认为,这样的饮料喝多了会伤害身体,特别是对儿童和孕妇危害更大,应引起警惕。因此,他起诉了可口可乐公司,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收回市场上销售的所有“健怡”饮料产品,退还他本人购买该饮料的价款1.8元,赔偿1元精神损失费并赔礼道歉。
, http://www.100md.com
    据了解,在8月25日的法庭辩论中,可口可乐公司坚称其“健怡”产品中不含“安钠咖”,只有咖啡因和苯甲酸钠的混合物。该公司认为,这两种物质的比例如果不是1∶1的话,就不会形成“安钠咖”,而诉争饮料中这两种物质的比例恰恰不是1∶1。

    作为对可口可乐公司的观点的反驳,李继成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检验报告的复印件。该报告是可口可乐公司在法庭上提交的证据之一,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产品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检验。

    这份由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标明:送检单位为“天津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样品名称为“柠檬健怡可口可乐”,受理编号为“2002WT-SP-0652”,落款时间为2002年12月17日。在该报告的第3页,记者看到,“检验结果”一栏显示:苯甲酸钠为0.12g/kg,咖啡因为0.12g/kg。

    8月29日,记者联系上了可口可乐北京办事处对外事务经理王雷,就此宗官司中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采访要求,并向其发出了书面采访提纲。
, 百拇医药
    8月30日,可口可乐公司给本报发来一份《关于天津一消费者对健怡可口可乐饮料有关疑问的说明》(下称《说明》),其中明确表示:“出于产品口味和工艺需要,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健怡可口可乐产品采用了少量咖啡因和苯甲酸钠作为配料。这两种成分在我公司产品中使用量和使用范围,是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

    而王雷在随后给记者的回复函(下称“回复”)中,也再次强调“符合国家标准的碳酸饮料里同时含有的咖啡因和苯甲酸钠,不会形成安钠咖”。

    李继成日前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他依据上述检验报告的数据,作出了这样的推算:健怡可乐中,苯甲酸钠和咖啡因的含量均为0.12g/l,也就是说,喝1升(即3罐355ml装)健怡可乐,就等于喝了0.24克的苯甲酸钠与咖啡因的混合物,也即安钠咖。而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临床医药大典》中明确指出,安钠咖片剂的每日常用量为0.1-0.6克。他据此认为,“饮用3罐以上的健怡可乐,就等于是在服用安钠咖药物了,而且还是一种被国家认定为毒品的药物”。
, http://www.100md.com
    但可口可乐公司在给本报的《说明》中则强调:“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可乐型饮料中咖啡因含量不得超过每千克0.15克……添加咖啡因的主要目的是调节产品的口味……标准还规定,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其含量不得超过每升0.2克。如此低的含量是不会对人体产生药理作用的。健怡可口可乐产品完全符合上述标准的规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与营养安全所的陈君石研究员告诉记者:“任何化学物质,有害与无害是没有绝对界限的,含量少是食品,含量多就是药物;药物与食品之间,仅仅是量的差别而已。问题的关键是‘量的多少’。”

    不过,他同时也表示,“健怡可乐已经生产了十几年,外国消费者已经替我们做了十几年的免费人体实验,应该没有问题的”,中国消费者“大可不必担心”。

    “明白人”还不明白

    李继成与可口可乐的官司,经媒体报道后,已成为网上讨论的热门话题。有一位网友的发言,颇能代表一种普遍的困惑。他说:“我们又不是专家,根本搞不懂添加剂是咋回事。碰上这种事情,该去找谁?”

    其实,这样的困惑,李继成也曾有过。, http://www.100md.com